一、概念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是指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本罪是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二条新增加的罪名。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却加以编造,或者明知是编造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而加以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想制造紧张气氛;有的是对社会不满,制造混乱,发泄私愤;有的是想借此向社会施压企图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有的是精神空虚无聊,借之寻找畸形乐趣等等。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 (三)客体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所谓编造,是指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胡编乱造,其结果是产生虚假的即不存在、不真实、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所谓传播,是指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将虚假信息广泛加以宣扬、散布、扩散,以让公众知道。如只是在个别亲友之间加以议论,没有广泛散布、宣扬的,则不能构成本罪。 本罪的入罪标准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加重处罚情节为“造成严重后果”。至于何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有待于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作出明确的界定。 二、处罚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相关司法解释 a.本条系根据《刑法修正案(三)》(2001.12.29)第八条增加 b.两高《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5.15)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七条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d.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 e.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江苏苏源刑事辩护中心 万朝发律师学习整理 仅供参考 更多内容请登陆中心官方网站:www.jsxb365.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