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危险作业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行为。本罪为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 (一)主体 本罪为一般主体。年满十六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应当是领导者、管理者和责任者。比如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 (二)主观方面 本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行为。这里的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是指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包括: (1)国家颁布的各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 (2)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上级管理机关制定的反映安全生产客观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工艺技术、生产操作、技术监督、劳动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程、规则、章程、条例、办法和制度。 (3)虽无明文规定,但反映生产、科研、设计、施工的安全操作客观规律和要求,在实践中所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操作习惯和惯例等。 本罪是危险犯,只要其行为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就可构成本罪。如果发生了现实的危害后果,应当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定罪处罚,而不以本罪论。 二、处罚 第一百三十四条之一 【危险作业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备、设施,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的; (二)因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场所或者立即采取排除危险的整改措施,而拒不执行的; (三)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以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的。 三、十部委规定(法发〔2021〕35号) 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道路运输活动,或者实施其他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通过道路运输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行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高度危险的生产作业活动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之一第三项的规定,以危险作业罪定罪处罚: (1)委托无资质企业或者个人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 (2)在储存的普通货物中夹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 (3)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谎报或者匿报为普通货物申报、储存的; (4)其他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未经依法批准或者许可,擅自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等活动的情形。 实施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六条等规定的,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四、相关司法解释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四条增加(20210301) b.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应急管理部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关于依法惩治涉枪支、弹药、爆炸物、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犯罪的意见(法发〔2021〕35号 20211228)
|